新势力造不了便宜车,A级车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埃安、银河出列
8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7.3%,创下了2022年以来的新高。短短两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翻了7倍,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现如今从厂家到消费者,已经没人怀疑电动化时代即将到来。
各大新势力也是争奇斗艳,宣扬着自家的突破,俨然它们已经成为新一代的“苹果”,要把“诺基亚”们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但翻看销量榜单,功夫汽车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新势力们看似强势,但在最主流的A级车销量榜单,却难觅踪影。
不论是紧凑型轿车还是紧凑型SUV,新势力都只有埃安的两款车型上榜。哪怕将范围拉大到前20,也只有银河L7一款“新面孔”车型上榜。
为何新势力的A级车如此弱势?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敢打豪华品牌,不敢打比亚迪?
新势力们倒也不是没有造过A级车,老牌新势力威马,推出的第一款车型EX5就是紧凑型SUV。但结果非常惨淡,威马经过短暂的辉煌后立马走入沉寂,算是新势力中最早出局的。而其他大多数的新势力,则有意避开这一区间。
以理想为例,它推出的第一款车是理想ONE,定位为C级SUV。随后的几款车,最小的L7也超过5米,首款纯电车型也是一款大MPV;另一家头部新势力蔚来也是如此,从最早的ES8、ES6,到后来的ET7、ET5,蔚来已经出了七八款车,但最小的也是4米8 的ET5;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小鹏,它的G3和P5都算是A级车的范畴,但销量也是惨淡。
至于其他的新势力,也很少有主动进军A级车市场的。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种魔幻主义现象,几乎所有的新势力都在哭着喊着要对标豪华品牌,甚至是保时捷、法拉利,比如理想就数次称自己为500万以内最强。但真正下沉到销量最高的A级车区间,这些品牌却集体噤声了,连大气都不敢出。
原因倒也不复杂,那就是盘踞在A级车市场的那些“钉子户”,实在是太强势了。首先是一大批传统车企,轩逸、朗逸、CR-V这些车型都是饱经市场考验,口碑和受众都非常稳定,而且现如今的价格也非常实惠;然后是比亚迪和埃安这两家,基本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新势力们跟它们硬碰硬,大多数也就是送菜的份。
为什么新势力们敢“碰瓷”豪华品牌甚至保时捷?因为这些巨头本身溢价能力就强,不会为了打它们自降身价。但比亚迪们可不会惯着你,威马就是最好的例子,EX5曾经也是辉煌一时,但随着宋PLUS新能源和Aion Y的出现,迅速就被边缘化了。同级别同价位,对手有更高的配置和更好的服务,威马又能拿什么打。
(2)成本裹不住,造不了便宜车?
除了竞争激烈之外,新势力不敢随便碰A级车,更多可能还是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新势力的绝大多数核心零部件都要依赖供应商,这意味着它们并没有供应链的主导权,价格自然也就下不来了。
以理想L9为例,它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蜂巢传动和联合电子的前后电机,斯科半导体的碳化硅SIC芯片,新晨动力的1.5T四缸发动机等等。而在智能化领域,也很明确核心供应商就是高通和英伟达,辅以博世这些老牌零部件供应商。
对于理想L9这样一款45万级别的车型来说,这个成本是可以兜得住的。对于35万级别的理想L8、30万级别的理想L7来说,也同样是如此。但如果把这条线拉到15万级别,那就会非常困难。别说造出有竞争力的车型了,大概率成本都会倒挂比亚迪们的售价。
事实上不只是理想,之前比亚迪DM-i刚刚出现时,某日系车企就算过秦PLUS DM-i的成本价,表示至少要花费13万。而今年上市的秦PLUS DM-i冠军版,已经将入门价格做到了10万元以下。
而唯一上榜的两家新势力埃安和银河,本质上它们与蔚小理们并不一样。埃安脱胎于广汽新能源部门,虽然早早实现了品牌独立,但依然能共享广汽的技术和供应链;银河虽然也与吉利系车型区分开了,但同样可以享受母公司的资源,包括先领克一步用上了全新的e-CMA架构。
这也是这两家能够“参团”的主因,在A级车领域,看的就是均衡性和性价比。没有足够的家底,很难将一款4米7的新能源SUV做到13.87万起。
(3)死卷高端,有出路吗?
当然了,新势力们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考量,那就是维护自身的品牌溢价。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品牌由上到下容易,但想要由下到上就难了。因此造低端车不是不行,但也确实会影响高端市场。
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率先推出的是Roadster、Model S、Model X这样的高端车型,然后才是Model 3、Model Y这样的走量家用车,因此很多人甚至把特斯拉归为豪华品牌,尽管它95%以上的销量都是后两者贡献的,配置方面也与豪华并不搭边。
早期特斯拉的科技感也令人印象深刻,毕竟是最早开始做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车企。因此哪怕如今特斯拉的科技早已不再领先,但因为早期的投入,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它的豪华加科技的定位。
实际上与大多数新势力一样,特斯拉也是一家高度依赖供应商的车企,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体量更大,溢价能力更强而已。
而造新能源车比特斯拉更久,并且真正掌握了三电核心技术的比亚迪,反而经常被部分消费者认为技术不如特斯拉。比亚迪汉、唐、海豹这些车型卖到了25万,已经算是非常大的胜利。但再往上,比亚迪也要依赖腾势、方程豹这样的新品牌,甚至腾势这个品牌已经运营了不少年,销量上也没什么建树,依然比母品牌有号召力。
这就是现实情况,咬牙坚持高端,确实更容易往低端渗透,反之则非常困难。只是新势力们全在20万-40万的区间扎堆,如今尚且能靠着燃油车市场往新能源转化支撑。等到这片市场后续变成存量市场厮杀,它们又要靠什么立足呢?
(4)功夫拍案
新势力们纷纷避开A级车,其实是无奈之举。一来这个级别的新老对手们太过强大,它们竞争不过;二来也是价格实在做不下来,A级车市场对于成本的要求太高了;最后也是处于品牌形象的考虑,如果去卷低端,很可能本就不稳的市场还会波动。
从市场反馈的角度,它们其实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勇猛冲击A级车市场的威马,已经凉了。几度试探的小鹏,如今也及时“迷途知返”。不去与比亚迪、埃安们硬碰硬,对于资源并不充裕的新势力们来说,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但也应该看到,海鸥上市后新势力微型小车倒了一大半。如果埃安、银河这些冲高成功,新势力们又将如何自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