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CEO爆料:百度投千亿做智驾!网友:华为才百亿,却做得更好
最近,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接受采访时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表示,华为在智驾上的投入是百亿级别,而百度则是千亿级别,意思就是百度的智驾投入是华为的十倍,当然孰强孰弱也就不言而喻了。
很多人都对这个消息表示震惊,大多数人都知道百度确实是在做智驾,少部分人还知道百度有自己的集度汽车,当然极越汽车也是用的百度的方案。
但估计没多少人会想到,百度的投入会比华为还大。毕竟华为智驾的产品到处都是,市场影响力巨大,百度的产品就罕见多了,影响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百度和华为,到底谁的智驾能力更强,谁的投入更多?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千亿投入有点虚?
我们先看一下两边做智驾的历史进程,然后结合它们的研发投入,看一下两家这些年究竟做了些什么。
百度的智能驾驶研发始于2013年,这一年百度开始做Apollo开源项目,开始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单从“资历”来说,百度确实是国内最早做智驾的企业之一,基本与国外的特斯拉、谷歌同步。
2021年,百度明确了自己做智驾的三个方向,即给主机厂提供智驾方案,自己造车,然后就是研发共享无人车。
根据公开财报,从2013年到2023年,百度的总研发投入是1672亿,如果说在智驾方面投入了1000亿的话,那意味着智驾的研发投入占百度研发投入的59.8%。
怎么说呢?这个数据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百度这些年赚的钱,真的大多数都投到智驾和AI两个方向了。
但考虑到百度本身的业务也不少,个人觉得单纯智驾的投入占比,应该不会超过50%。超过500亿可能是有的,千亿多少感觉有点虚。
华为的智驾投入相对比较明确,在今年4月份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乾崑”发布的时候,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曾经介绍,该部门成立于2019年,五年的时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大约每年60亿),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可信的。
当然你要说华为在其他方面的研发投入,比如大模型呀,AI呀,研发经费算不算在智能驾驶投入上,这个就不好说了,反正是笔糊涂账。
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华为智驾的投入与百度智驾的投入应该在一个数量级,绝对不会差到十倍这么多。因为百度起步更早,总投入更多还是有可能的。
(2)产出天差地别?
前面说了投入,姑且认为百度确实投得更多吧。接下来我们聊聊产出,两者的差异可能就有点大了。
华为最开始入局智驾领域,就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希望能做电动化时代的博世,给主机厂提供全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企业都持观望态度,推广并不顺利。于是华为下场做了智选车项目,即与主机厂合作,但由华为来定义智能汽车,并给出核心的智能化硬件、软件。
经过几年的发展,华为已经形成了全套的产业链。智驾技术就不用说了,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支持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以及全场景的智能泊车,接下来更是能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智驾。为了更好地实现智驾,华为还打造了自己的高性能电机,也有了专门的途灵智能底盘,可以实现全维感知、3D控制、智能协同。
这么说吧,连老对手理想也要采购华为的电机,最近独立出来的车BU部门,估值已经达到1150亿,各大车企都在争相投资,华为甚至是第一家将激光雷达价格打下来的企业。可以说,华为在智驾方面的投入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有了自己的智能化产业链。
百度的智驾产出就不太尽如人意了,从2015年开始,百度就找了戴姆勒、宝马、福特、沃尔沃等一大堆知名车企合作,很多国产车也曾经“试水”,但效果体现得都不明显。搭载百度智驾的车,很少将它作为自己的“名片”对外宣传。
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威马了,拿着百度宣传了很久,后面也没做起来。最后百度忍不住自己下场做集度,也基本没什么声响。包括现在的极越01,上市已经大半年,最高月销量也仅为1143辆。
唯一拿得出手的成绩,大概就是萝卜快跑了。但从完成度来说,依旧只支持特定位置上车,覆盖范围也有限,离真正替代网约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但这个便宜,其实还是建立在互联网公司的“资金运作”上。希望能够实现市场垄断,然后自己作为“平台”抽佣,滴滴、美团都是这样过来的。
但萝卜快跑最终是变成滴滴、美团,还是变成小黄车、瑞幸,谁也不好说。
(3)硬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大不一样?
百度智驾与华为智驾的区别,很大程度也是两种不同公司的区别。百度算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华为则更接近硬件公司。
软件公司的特点,就是喜欢早投入、高回报,追求一家独大。像百度最早赚钱,就是靠做搜索引擎。等到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百度就实现一家独大了。之后就一直是大赚特赚,还在此基础上拓展了百科、知道、贴吧等等业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圈。
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百度是缺乏实打实造产品的能力的。百度做智驾这么多年,车是主机厂的,激光雷达是供应商的,芯片是英伟达的,算力卡也是买来的。说来说去属于百度的东西,就是那套算法。
因此百度很被动,车卖多少钱,它是无法控制的。而百度又无法在智驾领域形成垄断,它的算法也不能卖独一无二的高价。这么多年,百度的智驾业务一直在亏损。甚至很多驻厂的工程师,最后都跟着主机厂“跑了”。
华为是做通讯器材起家,虽然也有互联网基因,但更接近硬件公司。因此我们看到,华为每走一步,实力就强化一步。车是自己设计定义的,激光雷达是自己的,芯片是自己的,算力卡是自己的,电机、底盘也都是自己的,甚至还能往外卖。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华为智驾的成本越来越低,逐渐摊平了研发投入,形成正向循环。更不好的消息是,随着华为成为中国智驾的代表,百度这么多年的投入,很大概率会打水漂。
(4)功夫拍案
百度开始做智驾的时间确实更早,投入大概率也比华为更多。但从“产出”来看,还是华为的成绩更加耀眼。像问界M9这样由华为主导开发的车型,平均成交价格超过50万,月销量将近2万台,光这一款车一个月的营收就在千亿级别,百度看了只有羡慕的份。更不用说华为车BU独立出来,光卖股份就能赚大几百亿。
归根到底消费者看的还是产品,而不是你做得有多早,投入得有多多。如果花钱多就一定做得更好,国产车怎么可能超过合资车,赚钱能力差太远了。同样的钱,看谁更能花在刀刃上,这才更体现企业的能力。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