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勇于进取的奇瑞,是如何“沦落”到今日这一步的? - 功夫汽车-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一记“实锤”,终于把“胡说八道”的传言坐实了。
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召开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全票通过了关于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决议。同时,根据决议,奇瑞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来投资者。
另有消息称,奇瑞计划出让其归属的51%的股权,目前有6家意向入股方已经进入到了谈判阶段。
也就是说,这位曾经的自主“一哥”,有魄力喊出“跌出前十也要改革”的奇瑞汽车,终于要以更有“魄力”的方式,把自己卖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不禁要问:奇瑞,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事实上,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一个汽车项目,于1997年1月8日正式注册成立。
在创业初期,吃准了国家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红利,再加上尹同跃及一众伙伴们的努力,奇瑞可谓是顺风顺水。从1999年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到2007年8月完成第100万辆,奇瑞仅仅用了7年。
同时,在2004年至2012年间,奇瑞汽车更是蝉联了9年的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但2012年之后,由于急于扩张、产品质量把控不严、自主研发技术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奇瑞销量开始下滑。
为了改革,尹同跃曾很有魄力地喊出了“奇瑞销量即便是跌出前十,也必须要转型”的狠话。彼时的奇瑞,收缩了产品线、砍掉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品牌,在研发体系上,也积极向着正向研发转型。
本来,奇瑞凭借和捷豹路虎的合资,还是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再加上产品进入2.0时代,产品力大幅提升,确实一度让人看到了奇瑞“中兴”的希望。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观致黑洞”,以及在营销上的不力,使得奇瑞汽车长期无法取得根本上的盈利,最终造成了“压倒性”的崩塌。
根据2018年第一季度的最新财报显示,奇瑞汽车今年一季度最终净利润亏损为2.68亿。资产784.59亿,负债 590.4亿,资产负债率超75%。
特别是进入到2017年,汽车市场大环境急剧趋淡,最终成为了“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除了营销不力,国有企业那种权责不明确,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也被认为是奇瑞走到如今这个局面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从2003年至2017年的14年里,奇瑞汽车销售公司走马灯地换了一茬又一茬总经理,只是混沌之下的必然结果;那么,以当年失利的A5为例,就更能一窥奇瑞在决策过程中是如何被这种混沌所拖累的。
事实上,当时销售公司认为A5的尾部设计太难看,但上头的领导就喜欢这个造型;当时销售公司认为要先出1.6L,才能降低价格打开市场。
但是领导坚持先上2.0L,因为当时桑塔纳都是2.0L。结果,比亚迪一出1.6L的F3,一下就把奇瑞A5打趴了,奇瑞销售公司的负责人觉得呆下去不是办法,赶紧走人。
而在本次会议中职工代表全票通过股权转让决议,也可看出全体员工对现阶段管理层的失望,对企业现状的“变革”的渴望。
或许,通过“混改”,引入更为市场化的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才是奇瑞真正改变现状的最佳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