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补贴退坡额度达到50%,是否就意味着自主新能源“危在旦夕”?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成为车市整体下行的一抹亮色。
尽管各家车企还未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但从三季度财报来看,多数新能源车企利润却均有所下降。
可以发现,补贴退坡成为了这些企业利润下滑的主因之一。
而随着2019年补贴的进一步退坡及合资车企新能源品牌车型的快速导入,我国自主新能源车企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
此前坊间传言称,2019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幅度50%,在过渡期3个月内,补贴退坡幅度为30%。
无论该补贴版本是否属实,补贴大幅退坡已是板上钉钉。而补贴的逐步取消,必定使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车价格上涨,这是内忧。
同时,特斯拉等外资品牌的入局也会为自主品牌车企带来不少压力,这是外患,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如何“求存”?
补贴一退!打响2019涨价第一枪
事实上,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对补贴政策的依赖由来已久。
根据2018年前三季度财报统计,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等7家车企政府补贴均高于其当期净利润。
且就补贴退坡的第三季度而言,18家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更有半数以上企业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
可以看到,由补贴政策退坡成本增加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
如果不能尽快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利润,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或将再次面临生存考验。
就按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为50%测算,以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北汽EU5 R500为例,2018年可获得国家单车补贴6.05万元,地补可获得3.025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2019年则单车补贴大约减少6万元以上。
而这高达6万元的补贴退坡额度,不论由车企还是消费者承担,都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事实上,为应对2019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政策,已经有车企打响了涨价的“第一枪”。小鹏汽车在2月1日正式调高价格,补贴后统一售价由13.58-16.58万元调整至15.58-19.98万元,上涨2-3.4万元。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试点开始,补贴退坡机制便已然存在,车企们对调整综合售价已经不陌生。
从2018年补贴退坡政策发布后的市面车型来看,多数车企通过升级车型配置,提升自身产品力,同时也承担了部分补贴退坡差额,使最终实际综合价格升降不一。
也就是说,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公布后,车企或仍将承担部分金额,但如果价格太高,很明显,消费者也或将承担一部分补贴退坡差额。
补贴退坡,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多少机会?
可以说,全球范围内补贴政策退场已是大势所趋, 汽车作为大众消费品,性价比是决定其技术路线的根本因素。
但在新能源车仍不具备“成本竞争力”的阶段,市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而在发展新能源车上,中国企业更时常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已经难以超越,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技术水平都处于同一起点时,这是否会是中国在汽车领域可能实现突破的唯一机会?
但实际上,且不论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开拓欧美市场,随着补贴的退出,国外品牌可能大肆进军中国市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有几分底气与之竞争?
前些日子,一位新能源车主在一档节目访问中提到自己的看法:在同等价位中,国外产品的质感往往比自主品牌要好,设计和细节也显得更上档次,对方甚至没有提到车辆性能的问题,仅仅在制造品质方面,自主品牌已经输了一截。
中国新能源汽车缺乏的绝不仅仅是核心技术,还缺乏制造的匠心和扎实的基本功。
如果不以匠心制造,不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定只是镜花水月。
同时,这也将是我们经历地一段短暂而虚假的繁荣,补贴退坡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是世界汽车领域垫底的存在。
这么多年,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额投入,最终只是成为部分企业短期牟利的一种手段,那么这项国家战略又有何意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又从何兴起?
一个产业的快速热化,也许仅仅只需要利益的驱使;但要把产业从无到有,乃至于做到极致,更需要的是梦想和情怀。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也许需要一代又一代汽车人的付出和努力,但作为在现阶段奠基的汽车人们,在这个发展的最好时机里,做的是不是还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