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毛衣战”,特斯拉是逃过一劫还是祸不单行?
北京时间5月13日晚间,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宣布,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的加征关税。
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维持加征5%关税不变。
这一举措,是对前一周美国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回应。
精选君稍微研究了一下加税清单,食品、化工原料、医疗器械等行业赫然在列,唯独整车企业幸免于难。
毫无疑问,对于新能源汽车业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特斯拉CEO马斯克了。
那么,特斯拉是否就此“高枕无忧”?而这样的“利好”还能持续多久?
特斯拉“如蒙大赦”
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的加征关税商品清单来看,原产于美国的乘用车整车并不在被加征关税之列。
就这次加征关税来看,对于特斯拉来说,无疑是“如蒙大赦”。
进入2019年以来,特斯拉在华的销量情况也一直不容乐观,净亏损正不断放大。
此前的三月份,特斯拉更是多次下调价格,已经极大压缩单车利润。
而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全部车型均为纯进口,一旦加征关税,特斯拉无论是选择上调价格还是自己消化这部分压力,日子都不会好过。到时候或许马斯克就真的 “凉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推测,中国此举是在整个中国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给中国车市保留一些空间,同时也给了特斯拉这种纯进口品牌一些缓冲的时间。
但是在当下,谁也无法确定中美的贸易纠纷何时会波及整车企业,这个缓冲时间也许是稍纵即逝的,特斯拉加速建厂并宣布提前交付国产Model 3与此次中美贸易纠纷大概也并非无关。
显然,马斯克提前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努力“做事”,尽量将风险降到了最小。
然而,除了关税问题外,特斯拉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
战火未“烧身”,特斯拉并非“高枕无忧”
实际上,特斯拉真正着急的并不仅仅是关税所带来的麻烦,而是在此之后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销量下滑趋势进一步扩大。
目前,高端电动车的市场容量并不大,而中国占据了其中的极大份额,伴随着各家豪华车企纷纷涉足,供过于求的局面将很快出现。
换言之,特斯拉在中国立足未稳,中美打起了“毛衣战”,特斯拉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窗口期瞬间就关闭了。
更确切地说,这扇战略小窗户正转而向竞争对手开放了,后面的市场将被中国本土势力和欧洲列强“蚕食殆尽”。
同时,从中国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斯拉的增长似乎已经接近顶点。
原因在于,特斯拉所依据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首先,特斯拉标榜的“豪华科技标签”,随着欧洲列强加速电动化并逐步加入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
其次是价格问题。一个是跨国公司在电动车开发的时候,已经导入了模块化设计,因此成本可以在更广泛的车型上分摊,而特斯拉就没有这个优势。
像造车新势力的电动车都有传统汽车帮助背负成本,而特斯拉生产的都是电动车,只能自己顾自己,导致抗击价格竞争的实力明显不足。
再者,也是最关键的——安全问题,从特斯拉的几次自燃事件看,都是非充电且燃烧时间极短的严重事故。从这点上来看,似乎还是传统车企做得更靠谱一些。
长远来看,特斯拉目前的全球销量“不容乐观”,一旦再失去中国市场,后果可想而知。
精选君有话说
总体来看,本轮加征关税中国方面依旧留有余地,而特斯拉乃至整车企业恰好是这个余地中的“幸运儿”。
随着中美贸易纠纷的升级,未来中方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征关税,整车企业或许会成为下一轮反击的筹码。
也就是说,开心只是一时,特斯拉们或许都难以“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