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汽车大佬嘴上说不要纯电动,身体却很诚实……
从全球车企发展方向上看,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当今汽车工业的两大主题。
在中国,近几年来得益于国家规划的引导,汽车电动化进程持续加快,由此催生了一大批从互联网转向汽车行业的“造车新势力”,而诸如董明珠、许家印等传统行业的实业家也借道新能源汽车,纷纷入了造车局。
如此看来,大势所趋的电动车分明应该是“历史的选择”。然而,不少“老牌”汽车人反而或多或少地表达过对纯电汽车的“不看好”。
凹凸君不免好奇,他们“质疑”纯电汽车是认真的吗?行动上又是否“心口不一”呢?
坚定为燃油车带盐
之所以会有这些疑问,全因宝马的研发总监Klaus Frölich而起。
负责发展战略的宝马董事会成员Klaus Frölic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动车的成本将永远不可能与内燃机车持平。

其坚持燃油车是未来的主流,他还表示一般认为随着大规模的量产,电池成本会显著下降,但他提出动力电池中所涉及的贵金属价格不仅不会降低,还会变得更贵。
这样的言论让凹凸君大吃三斤一惊,然而深入挖掘却发现,其实Klaus Frölich并非“独苗”。在遥远的东方,他的知己不在少数。
譬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他认为新四化定义中的“电动化”太过激进,通过提升效率在提升传统燃油车、混动车性能的同时降低排放,才是现阶段能走得通的路。毕竟,“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来看,补贴退坡的当下我们很难做到换道超车。”

在他看来,禁售燃油车这种“虚名”,依靠国家补贴赚到的“快钱”,都不是长城汽车所追求的目标。
“站到全球角度来看,长城要着眼于10年之后的竞争格局。”魏建军判断,无论是串联混动还是并联混动,内燃机都比纯电动具有更大的潜力。
雷克萨斯大BOSS Yoshihiro Sawa也曾否定过纯电动汽车的前景。

他认为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无法满足所有驾驶员的要求,并警告汽车厂商们不要过分将重点放在纯电动汽车上——因为纯电动汽车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和电池,并会随着老化在想能方面有所降低。
总而言之,纯电动并不是未来汽车的理想形态。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打脸”的是,这几位车企大佬虽然嘴上对纯电动汽车“嗤之以鼻”,在该领域的布局倒是一点儿不含糊。
德国宝马在6月25日发布消息称,关于投放纯电动汽车的计划将提前2年。

宝马原计划在2025年总计发售25款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其中一半以上将是纯电动汽车,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将通过新车型的投放和新技术的配备来予以强化。
而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提前到了2023年。
长城汽车也“正儿八经在搞纯电动”。
目前,长城已经发布了基于Pi4平台的插电式混动车型WEY P8和基于纯电动专属ME平台的欧拉iQ、欧拉R1和欧拉R2。

值得一提的是,ME平台是我国的第一个专属纯电动平台。
坦白讲,相对而言雷克萨斯、乃至整个丰田,在“不支持纯电动”的态度上要“虔诚”得多,因此其踏入纯电动领域的时间确实比竞争对手晚了一些。
但初心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面对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雷克萨斯还是没能“守住立场”。
根据欧洲汽车新闻网的报道,Yoshihiro Sawa已经“改口”,其表示为了满足中国和欧洲市场的需求,雷克萨斯目前正在研制第一款电动汽车。

有媒体猜测,UX300e将会是雷克萨斯的首款纯电动车。
写在最后
这些车企高管们一边嘴上说不要纯电动,一边紧锣密鼓地布局纯电动,实在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不过,要是说“打脸”其实未免刻薄了些——或许他们纠结矛盾也是真的,不愿落后的心也是真的。
毕竟不管纯电动是不是“未来汽车”的正确解法,在得出结论之前,必要的探索还是不敢懈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