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先灭火,再跟我们谈理想
两天两起事故,理想ONE就这么“火”起来了。
5月8日中午时分,湖南长沙一辆提车仅7天、刚上了临时牌照的理想ONE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冒烟,之后便起了火。
一个小时后,理想汽车迅速在官方微博作出了回应,称电池系统没有出现问题。
虽然理想方面回应非常及时,但由于“口误”将起火说成“冒烟”,仍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冷嘲热讽。
有车主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作为理想车主,依然会对理想有信心,但绝不会让自己家的孩子再上这台车。
事实上,这也并非理想ONE近期第一次出现安全问题。
5月7日,有理想车主爆料称,其购买的理想ONE在高速路上突然遭遇“刹车失灵”。
两天之间连续爆出理想ONE的车辆问题,一起高速刹车失灵,一起自燃,理想车友论坛已经为此吵翻了。
那么,短期内连续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理想汽车是否在品控端出了问题?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这些事件后续又有多么严重的影响?
(1)刹车失灵,还会自燃,是品控问题吗?
先说说“刹车失灵”的事件。
根据理想汽车爆出“刹车事故”的车主称,其最后是动力回收产生的制动使得车辆停下来。
但理想汽车的官方回应表示:“我们了解到这位用户的车辆故障已经解决,并协助用户做好了后续的服务,刹车系统不存在安全问题。”
这则回应很官方也很耐人寻味,承认车辆故障,但又说刹车系统不存在安全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从后续讨论情况来看,应该是把锅甩给了博世,说是博世的ibooster制动故障,所以刹车助力没有了,但机械刹车还在。
但截至目前,这个说法还未得到证实,还需等待后续官方的详细解释。
不过功夫汽车认为,无论如何这口锅不应该完全由博世来背,毕竟负责系统集成和整体测试的主机厂,也是有责任的。
对于理想而言,或许应该出示一份事故原因和后续保障的声明,以便让更多潜在车主放心。
再说说自燃事件。
从视频的起火位置来看,显然是发动机舱而不是电池舱,所以源头理应与电池关系不大,应把这起事件按燃油车自燃处理。
而理想ONE是一台增程车,搭载了一台东安的小排量涡轮发动机。
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本身散热就难以控制,再在狭小的发动机舱再加入一套高压电控单元,相比普通燃油车,发热量便更高。
如果散热没做到位,自燃的风险更高。
由此理解,其背后的自燃原因应该也不复杂,可能就是热量过高。
毕竟理想ONE使用了电动+燃油的模式,导致引擎舱中纯电电路过于靠近油路,再则汽油挥发性很强,燃点又很低,因此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无论是早前的刹车失灵问题,抑或是此次自燃事件,理想汽车都得背上一口锅,更理应为此做出一个解释。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车辆真的存在设计或质量问题,厂家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才是正解,起码也可以赢得一个好口碑和足够的信任度。
这不仅是为理想汽车过往的车主负责,更是为新能源车的潜在车主负责。
(2)每一次事故,都在“劝退”潜在用户
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能够在交付这件事上不跌跟头,无论是特斯拉、蔚来、小鹏,尽皆如此。
实际上,理想汽车此前就曾经历缓驰、交付延期、质量出现问题等负面事件,近期终于从销量层面找回自信却又陷入安全问题泥沼。
对于理想这么一个新汽车品牌,在品控上出现问题,或许情有可原。
但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更应反思问题所在。
事实上,在新能源车大热的这几年,造车新势力们传递更多的是自己产品如何科技智能,用户服务如何用心。
对于业界流传甚广甚至媒体公开质疑的产品和技术问题,则很少有资料详实、令人信服的刚正回应。
即便造车新势力宣称自己在以上两个问题上做的很好了,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重视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加大监管力度。
事实上,在安全质检方面,车企参加认证测试的车辆没问题,但其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产品则未必能保证同一水准。
即便是传统车企,每次质量部门抽检都会有大名鼎鼎的企业“上榜”,“生产一致性问题”一直是中国车企的软肋。
造车经验并不丰富、时间紧任务重的造车新势力们,恐怕也很难避开这个坑。
一百多年前,新能源车因为更先进内燃机技术的出现而被搁置,一百多年后,新能源车不能因为安全问题不过关再折进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羹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葬送公众对新能源车消费信心,也只需要一两次轰动社会的“自燃”事故。
(3)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尽快推进产品上市交付以让资金流动是生存下来的关键。
但是,时间紧不是忽视安全的理由,一切发展都是要建立在高度安全的基础之上。
对于车企而言,一款优秀的产品除了上述条件,同时要关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以,否则就别嗔怪媒体的“偏心”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