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的“新造车”:头部阵营占91%市场,边缘车企生存渺茫
一场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的“资金升级战”,已然打响。
昨天上午,小鹏汽车宣布完成签署由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
同在昨天早上,哪吒汽车宣布启动C轮融资,将于2021年科创板上市。
除此之外,蔚来获合肥市战略投资70亿、理想汽车将于7月31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威马汽车加速推进D轮融资…
显然,“上位圈”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杀出资金重围,进入与传统车企、特斯拉竞争的下半征程。
与之相反,边缘造车新势力在向着另一个极端快速推进。
博郡“目前已无土地厂房等可变卖资产”;赛麟“耗尽59亿融资”;拜腾“上海和北京办公室已撤租、南京工厂关停”……
熬过2019年资本寒冬后,造车圈的形势也开始明朗,新势力正沿着两个方向迅速分化。
一批以拜腾为代表的汽车造梦者已经“坐吃山空”;另一批稳在头部的造梦者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持盈守成”,保住自身的领跑优势。
1、造车新势力的“二八定律”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菜多提出:“任何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演化至今,已变成大家所熟知的二八法则一一即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在造车新势力内部,“二八定律”的现象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6月,造车新势力整体销量为4.5万辆,排名前五的车企销量份额占比高达91%,分别是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
从销量不难看出,造车新势力内部已经开始出现销量梯队分化,而市场份额也在持续向头部集中。
换句话说,除了头部造车新势力外,无论是拥有产品抑或是没有产品的边缘车企,市场空间正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而这些落后者,如若拿不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命运似乎也一眼到头——注定成为这“造车热”时代下的牺牲品。
正如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所言:“没有任何一家造车企业能在脱离产品和市场的支撑下实现长久发展。”
随着资本开始向头部车企靠拢,边缘车企的突围之路也将愈发渺茫。
2、“二”的艰难坎坷路
在这群“八”倒下之前,“二”的前路也并非好走。
据中汽协统计,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2万辆和10.4万辆,同比下降25.0%和33.1%。
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39.7万辆和39.3万辆,更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
在新能源市场趋冷的情况,头部造车新势力如何“创造”份额,是下半年关乎生存的重要命题。
从市场定位来看,5家头部新势力可以分为两大阵营。
其中,威马、小鹏和哪吒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二者均定位10万-30万元之间的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蔚来与理想,则定位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相对而言,小鹏、威马和哪吒所在的主流市场容量较大,但竞争也最为激烈,包括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安等国产品牌均落位于此区间。
蔚来和理想所在的高端市场,车型数量不多,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然而市场整体容量有限。
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大型SUV销量占国内乘用车整体销量的比重仅为2.2%。
此外,无论蔚来、理想还是小鹏、威马,都绕不开特斯拉Model3。
今年6月,特斯拉销量达到14954辆, 1-6月累计销量达到45754辆。
这个销量数据是什么概念?
上半年“所有”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加起来,仅仅只是4.5万辆,也就跟特斯拉持平的水准。
销量上的对比,足见特斯拉所带来的压力之大。
可以想象,随着持续深入和销量提升,头部造车新势力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将呈几何上升。
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对产品质量、销售、服务的全面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往往是经验有限的造车新势力所欠缺的。
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又必须努力培育具有特色的产品新卖点和品牌新内涵,这也是众多自主品牌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
接下来,头部造车新势力的路不会好走。
3、功夫拍案
在洗牌加剧的大环境下,造车新势力的“二八定律”将加速演化。
伴随着头部车企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边缘品牌逐渐消亡,这样的趋势很长一段时间将不会改变。
与此同时,边缘车企似乎注定成为这残酷时代下的牺牲品。
不过,换个角度思考,在这群边缘车企消亡背后,也表明我国新能源市场正在向市场化的方向推进。
毕竟优胜劣汰,本就是一个良性健康新能源市场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