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赴美上市,会成为第二个蔚来,还是能割得一手好韭菜?
成立五年,赴美上市。
今晚,理想汽车将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再度印证了造车新势力的速度与激情。
这也意味着,它将成为继蔚来后,第二家成功在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不过,作为理想的“前辈”——蔚来在2018年上市后股价持续走低,在2019年下半年时一度跌破1.5美元。
直到今年,蔚来连续落实两笔大额融资,销量也持续向好,股价才得以回升。
那么,在近期对造车新势力态度“转暖”的资本环境中,今晚上市的理想,是会走出前辈蔚来“先苦后甜”的奋斗路线?还是会直接带来大惊喜,花式割得一手好韭菜呢?
1、毛利率是“好噱头”,但帮不了理想“割韭菜”?
如若要论资本市场的“噱头”和“卖点”,理想其实不少,而其中一个,便是毛利率。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一季度,理想实现营收8.52亿元人民币,毛利为6830万元人民币,毛利率约为8%。
或许大家也会有所好奇,在销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何理想能够实现毛利率转正这般“突破性壮举”。
事实上,这和创始人李想的“省钱”习惯密不可分。
李想曾公开提及理想整体对于费用控制极为严格。
他表示:“理想汽车超过3200人的团队,只有两个VP,连高级总监都寥寥无几,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
不可否认,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节流”确实与“开源”同等重要。
但相信李想自己也清楚一点——钱不是“省”出来,而是“赚”出来的。
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的市场预期,绝不会看这家企业与同行相比多会“省钱”,而是要通过实际成长性作为评估支撑。
而实际成长性,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销量。
换句话说,如果理想能够保持稳定上涨的销量,那么资本对其“盈利”及“估值”的容忍度,也能相对保持在高位。
但从今年4月开始,作为旗下唯一一款车型,理想ONE已经出现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
上市之后,理想若想持续不断的“割韭菜”,不仅要毛利率持续泛红,更要找到销量的进一步提升之道。
2、“特殊”的产品流派,没有市场想象空间?
虽然理想已经实现毛利转正,但仍面临着诸多关于发展和前景的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中,理想是其中唯一一家采用“增程式技术”的造车新势力。
而早在多年前,传统车企就已介入这项技术并成功落地于应用层面,比如宝马的i3、通用的沃蓝达,但销量并不乐观。
即使是李想自己,在早期寻找融资时,便因增程式技术常常“碰壁”。
毕竟,在公认的方向上,纯电模式才是这个产业未来发展的终极模式,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都采用纯电模式。
对于理想汽车目前只有一个增程式产品的现状,有投资机构表示“在行业趋势方面,增程式并非未来发展的主流,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增程式汽车目前相对于纯电车的续航和成本优势或将不复存在,行业增长空间有限。”
此外,政策上关于“增程式电动车是否归属于新能源车”的界定,仍然是相当模糊的。
如在北京,政府只认定纯电动车为新能源车,可申请新能源车牌,而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只能使用燃油车牌照。
这意味着,理想车主无法享受北京政府为鼓励新能源车发展提供的“福利”,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其次,在今年四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划为“新基建”范围之后,国内充电桩建设已经提速。
可以预见,国内新能源车桩比将在未来几年间有明显改善。
在充电桩逐渐普及,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症”缓解之后,理想ONE这类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将被消减。
换句话说,理想的前景并不乐观。
3、功夫拍案
在上市之后,理想若要获得市场认可、占领市场份额,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研发技术和产品是关键之处。
同时,相比起上市,功夫汽车认为,理想要做的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并不断“拓宽河面”。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