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年,多数人会用“冷”来概括。
今年以来,行业寒冬叠加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为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尤其在疫情发生后,悲观论调一度占据了主流——“汽车市场只会越来越糟糕”、造车新势力倒闭潮要开始了”、“他们的未来再不可能比以往更好”……
当然,这一系列论调也并非“空穴来风”。降薪、裁员、并购、破产等这一个个刺眼的字眼,也开始成为造车新势力们的“整体印象”。
现实虽然残酷,但汽车行业不断滚滚向前的步伐,正是在这一轮又一轮的生死淘汰赛中被推动的。
生死思辨,更成为造车新势力2020年的最深刻命题。
如今,淘汰赛虽然在持续,但在领跑者和落后者之间,已然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
(1)被淘汰的“落后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语,也是当下造车新势力们的真实写照。
在头部造车新势力享受无限风光的同时,残酷的淘汰赛也在行业里接连上演。
12月15日,据媒体报道称,长江汽车已公开招募投资人,进行破产重组。
事实上,长江汽车含着“金汤匙”出身,也曾有过风光时刻,背后更有香港富豪李嘉诚的身影。
不过,从风光无限到破产重组,仅短短4年时间。
在这几年的快速奔跑中,造车新势力爆雷已称不上是新鲜事,倒下的也远不止长江汽车一家。
博郡、赛麟、拜腾、前途等等,陷入经营困境的报道层出不穷。而这群被淘汰、破产的“落后者”,大多都是由于“跑得慢”。
譬如,蔚来、小鹏的思路就很明确,卯足劲儿先用钱把车造出来,而且定位很清晰,都是定位中低端,同时在不断加快迭代,效率非常高。
虽然小鹏走的是代工模式,威马走的自建工厂模式,但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都是第一时间把车造出来,赶紧卖。
回首当下的造车新势力,最早把车造出来的车企都活下来了,而没有造出来的,都在挣扎中逐渐破产。
这无疑是一场速度之战。
在这场关于速度的战役里,造车新势力要面对的压力远胜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传统车企长期积累的优势,造车新势力都要重头做起。
这也决定了当造车新势力下场加入这场“追风口”的战役,它们就必须要跑得更快,才有机会存活。
当下的造车新势力,无疑仍然站在风口。
但风口从来都不是雨露均沾,一个领域一旦成为风口,资本、创业者汹涌而来的同时,大洗牌、倒闭潮也必将接踵而至。
就如同雷军曾回应“飞猪理论”时强调的“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一万个小时苦练”一样,并不是每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够成功起飞。
那些未能长出“小翅膀”的落后者,也将逐渐湮没在时代洪流里。
(2)“领跑者”没有退路
2020年下半年,造车新势力头部车企开始放量,规模效应也开始显现。
这让头部的造车新势力缓了一口气,也交出了漂亮的销量答卷。
按照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排名,依次是蔚来(37870辆)、理想(26498辆)、小鹏(20586辆)、威马(19907辆)。
“纯电动车的新势力车企逐步成为新能源市场重要参与力量。”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表示,今年11月,新势力头部车企的销量已经占到11.8%的新能源市场份额。
显然,造车新势力的“领跑者”已然成长为汽车圈一股不容小觑的有生力量。
对于中国头部新造车势力的表现,外界也对其未来抱有积极的期待。
东吴证券给出预期:“未来造车新势力的销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比翻番以上,进入新产品周期,未来高增可期。”广发证券也认为,随着新造车势力不断提高品牌力和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未来将继续释放增长潜力。
精选君认为,造车新势力实现快速增长的最大原因,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环境的逆转和国家的政策红利。
而造车新势力在成长,传统巨头们也在成长,不能将造车新势力孤立出来看。
当下,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仍不及传统车企的“零头”,远未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换言之,领跑者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不然这些优势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3)写在最后
2020年,造车新势力已经分出高低。
接下来,这群“领跑者”即将迎来的外部挑战也很严峻,赛道内的新选手持续增多。
就如目前行业“领头羊”特斯拉,明年也会正式推出国产Model Y。届时等待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将是一场更惨烈的“厮杀”。
面对全面到来的更猛烈暴风雨,它们是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继续证明自己?还是就此淘汰、成为无数失败者的其中一员?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