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骤降三成!蒸发3400亿!特斯拉遭遇“舆论打击”?
“红火”的特斯拉,终究遭到了“沉重打击”。
昨夜美股,特斯拉股价盘中一度跌超5%至595.62美元,自4月来首次跌破600美元关口。
截至收盘,特斯拉跌幅收窄至1.88%,市值蒸发114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斯拉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市值共蒸发约3400亿人民币。而近半个月,其累计跌幅更是达到20%以上。
伴随着股价暴跌,特斯拉本月在国内也遭遇“销量滑坡”。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国内4月销售25845辆,环比3月的35478辆下降27%。
那么,在特斯拉股价和销量的“集体下跌”态势背后,到底有何深层原因?又是否如外界所言,是由于强烈的“舆论打击”所致?
(1)特斯拉“销量滑坡”,皆由“维权”所致?
早前,业内时有观点提出,关于“车顶维权”的一系列风波,势必会对特斯拉的市场销量造成巨大影响。
不过,就此把特斯拉四月销量骤降归咎到此次事件,或许多少有点不妥。
不可否认,此次舆论风波可能导致了部分用户放弃特斯拉,但在短期造成巨大的影响,可能性颇低。
毕竟在汽车市场,口碑总是会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譬如帕萨特的中保研“翻车”事件。即使舆论会带来影响,但也不会在近十天的时间造成如此大的销量影响力。
那么真正影响因素是什么,功夫汽车认为有两个。
一是上海工厂停工带来的短期影响。
此前,特斯拉上海工厂曾因产品线升级而停产两周。
半个月的产品线停摆,必然会导致特斯拉产能有所波动,特别是考虑到特斯拉如今正临产能不足的问题,产量下降也是十分正常。
其次,是当下全球车企所面临的芯片短缺问题。
虽然特斯拉一直对外声明,其并未遭遇了芯片的影响。不过,在全球车企芯片齐缺的现实下,特斯拉也或难以独善其身。
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特斯拉近期再度对Model 3进行提价。同时,这也是其今年第六次宣布产品提价。
这般罕见的提价频率,背后已然问题——在全球汽车芯片产能受限的大背景下,特斯拉的产品成本在“被迫提升”,由此也将导致一定的产能波动。
因而,特斯拉四月的“销量滑坡”,更多是由于产能因素影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特斯拉4月在华销量下降,或许和车展事件的关联并不大,而是由市场季度销售特征导致的。”
(2)特斯拉“舆论风波”的终末
当然,舆论风波到底会对特斯拉造成什么影响,还有待后续观察。
功夫汽车也认为,假设此次舆论事件会造成影响,更可能是在五月份乃至以后的时间里来体现。
因而,这场“维权风波”的结果,将会导致销量的天秤是否会向特斯拉倾斜。
事实上,随着车主和特斯拉在维权过程中的“推拉扯皮”,解决问题的关键方向——行车数据权限及其责任判定,也正开始逐渐清晰。
但从目前来看,国家还没有出台对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的法律法规,车主与车企的责任也很难厘清。
因而,随着这起事件的时间战线拉长,最终结果更大可能是会“不了了之”。
不过,在这次口碑风暴中,特斯拉反应出的服务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已然值得深思。
此外,随着维权事件频发,也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漏洞也逐渐显现。此次特斯拉首次在国内公开行车数据,也凸显出厘清行车数据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事故中责任的重要性。
可以确定的是,特斯拉遭遇的问题并不是个案,毕竟安全性问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3)功夫拍案
或许,此次特斯拉销量和股价的“短期震荡”并非因此前的“维权事件”而起。
但长期看来,负面舆情的传播和发酵可能还是反映到汽车销量数据上。
在此之后,特斯拉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消除一系列负面“个案”所带来的“积少成多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