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比亚迪继续着王者出征的态势。它的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了80003辆,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有“好事”的网友做了一个统计,比亚迪一家的销量,超过了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零跑六大新势力,再加上埃安、大众ID.系列、岚图、极氪四家传统势力的总和,是名副其实的“一打十”。
与销量相匹配的是,比亚迪11月的股价依然是上行的趋势,甚至公布销量的当天还暴涨了7%。很多人感慨,比亚迪这次是真的找准了风口,这波接着新能源的大势彻底起飞了。
殊不知为了这一天,王传福早已布局了7年以上。如今回过头看他当年近乎“偏执”的做法,不由得感慨万千。
(1)最杰出的企业家,必须做前瞻性的布局
2014年,央视财经做了一期与王传福对话的节目,就重点提到了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线是否正确。主持人非常犀利,提出虽然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好,但长期来讲股东还是会更想看到业绩,比亚迪要做这个的时候内部有没有不同的声音,可以说是直击痛点。
王总的回答也很干脆,说内部争议很大,但做任何与当下政策不一样的东西都会有异议,这个在他的意料之中。确实当时传统汽车正在蓬勃发展,但战略还是需要有理性、有前瞻性的企业家去做。当你看到市场到了再去做,就已经来迟了。造车是一个技术沉淀、实验的科学,它不仅需要金钱,还需要时间。即使掌握技术,没有时间的磨练也做不到的。必须得提前布局、准备、研发和投入。
王传福还提到,要走在政策的前面,甚至是去引导政策。如果等政策落地了再去做,等到市场成型,就已经落后了。
当时比亚迪已经推出了秦新能源,算是国内比较早的双模电动车,也就是插电混动车型。中央补贴3万5,地方进行1:1补贴,销量大概是1500到2000辆每月。饶是如此,大部分造电动车的企业其实依然是“亏”的。
两年之后的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单月销量破万,达成了新的里程碑。然而燃油序列的销量依然占据大头,光宋MAX一款车就能月销破万,宋系列加起来近两万辆,F3、F0系列依然能月销一万多辆。
那时候的比亚迪,依然不被人看好,因为它们仍然把最多的精力放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大家也承认新能源汽车是属于未来的,但很可能这个未来永远不会来。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补贴,但行业内反而更加混乱,国内一线车企甚至都不愿意蹚这趟浑水。
但5年之后,一切情况都改变了。比亚迪不仅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月销破八万,电动和混动各占一半,而且还成了平民品牌中单车均价最高的车企,15.17万的单车成交价甚至超过了大众,比亚迪也扶摇而上成为了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这一切,可以说都得益于王传福力排众议的提前布局。
(2)花儿香开,蜜蜂自来
2008年年底,比亚迪F3 DM正式上市,它是全球第一款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对它的定义是不依赖充电站的电动车,在工作日它是纯电动车,在周末它可以自动转成混合动力电动车,可以载着一家人外出游玩。当然,那时候的F3 DM还是一个改装车,王传福也坦诚比亚迪当时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动变速箱的技术,也没有高效的混动发动机。
但到了2014年上市的王朝车型秦,则已经搭载了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也用上了自己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所有这些技术都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
2014年4月,比亚迪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了著名的“542战略”,5代表百公里加速做到5秒以内,4代表全时电四驱技术,2则代表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在机械时代,这三个指标都是豪车或者性能车的标准,基本上算是性能、驾驶、油耗三方面的极致,同时做到这三个指标谈何容易。
比亚迪希望通过电动化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并认为这是让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途径。
比亚迪确实也说到做到,以唐为首的新一代电动车和混动车,都达到了这一标准。以初代唐DM为例,它完成0-100km/h加速的时间为4.5秒,纯电续航里程80km,NEDC综合油耗只有2L/100km。它采用前后双电机驱动,拥有当时可以说是最强性能。
而到了去年,比亚迪进一步推出了DM-i超级混动技术,它是第四代DM技术发展的新分支。采用了更高效的专业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3%。整个系统在市区99%的工况都采用电驱动,发动机始终在高效区间“发电”,而到了高速工况,电机效率开始下降,发动机也能介入直驱,并能与电机配合发出更强的动力。在这种架构下,传统的变速箱被“干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E-CVT功率分流装置。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限接近纯电车型的驾驶体验与超高的效率,以秦PLUS DM-i为例,它的馈电油耗仅为3.8L/100km,比不带大电池的日系混动车型更加节油。:快、省、静、顺、绿五大特质加持,赋予了它超强的竞争力。
在DM-i超级混动技术出现之前,国内PHEV车型一年的总销量只有20万辆左右。而在这套技术上市之后,光是刚刚过去的十月份,比亚迪DM车型销量就达到了38771辆,这还是在产能依然不能满足订单的情况下的成绩。
如果说纯电车型的热销是站准了赛道,那混动车型的热销就完全是英雄造时势了,可以说是比亚迪以出众的产品力硬生生造就了一块新的市场。
(3)火到圈外,比亚迪已成“中国制造”新代表
早在2008年,也就是比亚迪推出首款电动车的那一年,巴菲特就投资了比亚迪。当时介绍人这样评价王传福,说他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当时这个评价可以说太夸张了,毕竟爱迪生和韦尔奇这都是神一样的名字。但当现在比亚迪跃居全球车企市值排名前三,并且依旧保持着高增长姿势的时候,这个说法就有点令人玩味了。
关键比亚迪不止是造车,实际上技术驱动的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巨无霸。比亚迪储能业务被认为有千亿级别的潜力,动力电池更是被认为是3000亿的盘子,比亚迪电子已经是世界一流的电子代工商,比亚迪半导体也在业内相当领先,对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且比亚迪正越来越多成为众人眼中的中国好车,比亚迪汉刚一上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这些业界的大拿,就纷纷第一时间入手。
资本对比亚迪的青睐也从未停止,除了持有13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巴菲特之外,摩根大通、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这些国际一流的投资公司同样是比亚迪的拥趸。在近几年《财富》杂质发布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中,比亚迪始终稳居第一位。这说明在这些资本大鳄的眼中,技术驱动的比亚迪确实是高价值公司的代表,也是中国汽车公司的名片。
在7年前的《对话》栏目中,记者问王传福,比亚迪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国内,会不会心理有落差。当时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已经卖到了几十个国家,好评如潮。王传福的回答意味深长,说它们有款车在以色列上市,以色列的经济部长、交通部长都来参加典礼。而在国内开展业务的时候,比亚迪连一个城市的市长都约不到。
如今7年已过,相信不会再有市长会把比亚迪,把王总拒之门外。
(4)功夫拍案
7年前王传福也聊到了新能源的未来,他说新能源的探索是多方位的,因为它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但这个转折点说慢也慢,但一旦转过来也很快,一旦转折点一过,很多东西就是比它想象的还好。
如今回过头来看,比亚迪确实比想象中更好。就像比亚迪如今“积压”的海量订单一样,这说明它在做出这些技术突破的时候,恐怕确实没想过市场反响竟如此的好,甚至远远超过预期。
有梦想还是要坚持,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