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协议”签署,“价格战”和“口水战”能消停了吗?
吹牛、价格战、举报友商……
进入2023年后,整个车市迅速弥漫着一股“魔幻”的气息,不管是产品、营销还是企业文化,车企们似乎都在穷尽一切办法吸引市场的关注。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花样更是层出不穷。年初,特斯拉带头降价引发多个品牌跟进,让我们感受到了2023车市的小小震撼,谁知道这只是刚刚拉开序幕。随后,从发布会上抨击友商、挑战广告法;到微博骂战,再到相互诋毁、举报……车企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打压这股“歪风邪气”,在7月6日上午举办的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携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中国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长城、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企业高层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有关部门见证下进行的。
《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为维护良好的汽车市场秩序,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特作出如下承诺:
一、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二、注重营销宣传方式方法,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不为吸引眼球、增加获客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宣传。
三、发扬质量为先、品质为本的工匠精神,以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稳增长强信心防风险等方面积极担当,勇挑重担,携手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从这份承诺书的内容来看,车企承诺今后将不会再做“小动作”,而是回到产品品质、体验和智能化竞争的主赛道。
表面上看,车企应该是要回归造车的本质和初心了。
不过,仅凭一份《承诺书》,就能约束如今已经彻底放飞的车企们吗?事情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
(1)价格战,根本停不下来
本次承诺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束上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价格战。
这场价格战,起因是特斯拉在今年1月突然大降价,Model 3降至最低22.99万,Model Y降至25.99万,降幅最高达4.8万,堪称历史最低价。
虽然这次降价在当时被认为是,特斯拉面对中国销量下滑,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但这波降价却引发了中国汽车市场史上最大规模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前后有不下40个汽车品牌参与,战火甚至蔓延到了燃油车市场。
不过,这场价格战,最后却逐渐演变成了一场闹剧。从实际销量来看,除了特斯拉等少数几家车企之外,其他车企的降价政策并没有产生明显效果。
而且,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6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952.8万辆,2022年为926.1万辆,同比仅增长3%。
另一方面,对于车企来说,降价促销就意味着要压缩利润,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即便如此,价格战直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完全消停,而是换了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6月上市的大部分新车,普遍都以一个远低于行业预期的指导价上市。
譬如,小鹏的最新车型小鹏G6,指导价居然低至20.99万元起,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基本上等同于贴钱卖车;而一向需要加价的汉兰达,也放下了身姿,新车上市就优惠2万元,堪称“史上最拼”汉兰达新品。而比亚迪宋 PLUS DM-i冠军版、吉利银河也基本是这样的套路。
除此之外,大众ID.3也宣布直降3万,而刚刚签完承诺书的特斯拉,当天就迅速开启了老车主推荐新车主立送3500元现金抵扣,相当于变相降价……
因此从车企们的集体反应来看,其实这个《承诺书》相当于承诺了个寂寞。
(2)宣传“乱象”得治
除了价格战已经杀疯了之外,目前市场上乱象频出的“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本来就是违法广告法的行为,签不签《承诺书》实际上很难影响法律判定。
最近2年,车企们在新车发布和宣传方向上,屡屡挑战广告法底线,对自家产品的宣传无限放大优势,“最强”、“最好”、“最高”等字眼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当众在发布会上挑衅、诋毁友商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加重了行业的不良风气。
当然,随着这些车企高管言论的持续发酵,这些车型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
不过,车企在上市发布会和官方宣传中,采用这种“夸大”的推广方式,并借助舆论来打造影响力也引起了不少友商关注,特别是那些销量强势的车型更成为焦点。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出现车企之间互相举报的情况。
所以,本次签下《承诺书》,本质上也可以看做是主管部门对车市当下存在的种种乱象一次敲打。
(3)功夫拍案
从参与签署承诺书的企业来看,它们拥有中国汽车市场90%的销量,他们的共识和行动对于维护中国汽车市场秩序十分重要。
也希望此项《承诺书》的签署可以尽早结束价格战和“口水战”的不良风气,让车市回到良性竞争的正常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