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份,比亚迪高调宣布百度成为其智能驾驶技术供应商,后续将由百度为比亚迪的新车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方案。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比亚迪就“跑单”了。
最近传出消息,比亚迪又重新走回了自研路线。开发智能驾驶技术的底线变成了采购英伟达、地平线等公司的智能硬件,至于至关重要的软件和方案的部分,比亚迪决定自己来。
这对于只有软件没有硬件的百度智能驾驶部门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而失去比亚迪这样一个大客户,几乎就意味着百度十年的布局彻底失败了。
作为智能驾驶大佬,百度为何会步入如今的尴尬境地?比亚迪和百度后续会往哪个方向走?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被机构忽悠瘸,百度“老实人”?
百度是最早投入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之一,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提起百度的智能驾驶,都是竖大拇指的存在。甚至因为早早布局智能驾驶,李彦宏还被认为是“开了天眼”,有望重新追上二马。
但就在这一声声的夸赞中,百度迷失了自我。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百度的智能驾驶车型,它们多为试点型的出租车。车辆本身会是各种不同的品牌,但相同的是车辆上方都有一整套的感知设备,最上方则是一款飞速旋转着的激光雷达。
百度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从L4无人驾驶入手,后续再降成本下放。因此我们经常看到百度的智能驾驶车型在各个地方翻来覆去的跑,不断累积数据改进算法。各大机构也非常给面子,我们可以看到各大机构做的自动驾驶能力排行,基本都会把百度Apollo放在第一梯队。
但除此之外,就没有然后了。由于L4级无人驾驶离我们太远,不仅技术上难度极大,实际上法规也不支持。因此百度的这套技术,除了做各地的科技试点外,几乎没什么用处。但代价却非常巨大,这十来年的大投入,甚至已经让百度的现金流报警。
比较之下,特斯拉、小鹏们的方式无疑更加务实。它们并不追求完全的自动驾驶,而是着眼于在当前L2级辅助驾驶的基础上做加法。比如增加自动泊车功能,或者完善城市之间点对点的NOA。虽然偶尔也会出现失误,但一来成本没有百度的方案那么高,二来本身厂家已经说明并非全自动驾驶,倒是没有太多的争议。
因此看似高高在上的百度、Waymo们,这几年慢慢被小鹏这些“实用党”们甩开了。毕竟后者有销量有数据,还能不断进步。这也是百度智能驾驶的困局所在,曲高必定和寡。
(2)被动技能触发,百度惨成“黄埔军校”
除了在技术路线上定调过高外,百度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软硬件分离。在发展之初,百度就定下了自己的方向,要做汽车行业的安卓。就是理论上不管你采购哪一家的芯片,最终都能运行百度的方案。
但这个动作,最终却让百度成为了智能驾驶行业的“黄埔军校”。
百度的想法挺好,大家都知道造芯片非常难,造激光雷达这些高阶传感器也同样不容易。以百度的体量,如果所有这些都做的话,很可能会分心,还不如专注做智能驾驶方案。毕竟硬件的发展最终是有瓶颈的,汽车也不比数码产品,理论上手机行业两三年前的芯片算力就够用了。而软件的更新却无穷无尽,可以不停迭代。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既然百度并没有硬件,那它对车企的“约束力”就大大下降,说白了我只要掌握了你的方案,后续不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因此汽车行业开始出现各种怪相,大多数与百度合作的企业,最终都只出了一两款车型,后面就开始转入“自研”的方案。更有甚者甚至一款车都没合作完,就直接把百度踢开。
2107年6月,百度自动驾驶项目首席科学家韩旭加盟初创公司景驰;2018年1月,宝能挖走了百度负责智能驾驶研发的副总裁邬学斌;2021年的2月,长城挖走了百度原汽车事业部的老大顾维灏,随后长城的“咖啡智驾”开始备受好评;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百度Apollo技术骨干郭阳离职。
这些还都只是技术总监级别的人才流动,实际上普通技术人员的流动更加频繁。业内有这样一个说法,百度最怕让技术人员“驻厂”,因为很多人驻着驻着,就会被对接的主机厂挖走了,防不胜防。
被挖人似乎已经成为了百度的被动技能,正因此,百度在业内获得了智能驾驶“黄埔军校”的美名,只是这个名声背后的冷暖,就只有百度自己知道了。
(3)比亚迪向前,百度赌造车
说回比亚迪与百度的合作,两者最初的牵手,似乎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是业内最注重自研的企业之一,另一个则是被“跑单”最多的大佬。这两者的合作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是发挥了正常的水平,结局也不出人意料。
比亚迪毫无疑问选择了最难的路,实际上比亚迪不仅要做自己的智能驾驶方案,后续肯定还会考虑造高端芯片。
看最近的动向,比亚迪发布了全新智能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技术既云辇技术,这也是中国汽车品牌首次涉及到核心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和底盘技术领域。比亚迪还推出了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超前预判车况,然后通过电机旋变传感器的辅助控制扭矩。
这似乎说明,比亚迪在机电领域的积累确实是无敌的。但智能驾驶属于另一个赛道,比亚迪能否再创辉煌,暂时还要打上问号。但不管怎么说,回归自研的做法确实足够比亚迪。
至于百度,几乎不会有规模性的企业向它伸橄榄枝了。毕竟智能驾驶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想让车企将“灵魂”交出了,也越来越难。之前最接近的应该是威马,它倒是全盘采用了百度的方案。但从结果来看,并未展现出特别的优势,威马也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百度来说,似乎也只能自己造车了,最近推出了集度品牌,包括今年一月份JIDU ROBO-02还在广州车展完成了亮相。但从目前的口碑来看,似乎百度造车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4)功夫拍案
十年的辛苦布局,得到如今这样的结果。想必百度智能驾驶业务的负责人回想起来,必定也是无比的不甘心。但市场就是这样的现实,没有核心硬件,专注L4级无人驾驶领域的百度,对于车企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大多数都只是将它当成一个跳板,或者是人才培育学校。
至于比亚迪,做出这样的选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过随着大家对于智能驾驶的需求越来越高,比亚迪能否及时补上短板,将会是接下来两三年最大的看点。
除了自己造车,自己用自己的技术,百度似乎已经没有退路了,但那会掉入一个更大的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