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一汽、东风、长安被“松绑”,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
近日,国资委称,国家层面正在考虑调整政策,对三大央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
简言之就是以前对于央企的考核主要是利润,但现阶段的大环境新能源汽车太难盈利了,这也导致几大央企束手束脚。
政策放开后,新能源板块不再只考虑利润,同时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发展也被列为考核重点。这样一来,无疑将加速几大央企在新能源赛道的转型。
消息传出后,几大央企相关板块的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个举动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的反应是怎样的?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会师”华为车BU,真“国家队”成行?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早在“松绑”前,华为与三大央企就已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去年的问界M9发布会上,余承东就曾经向一汽喊话,表示欢迎入股华为与长安策划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合资公司。
而从今年开始,似乎东风又成为了最积极的那一个。
今年1月和2月,东风岚图和东风猛士就先后官宣与华为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品牌均未公布与华为的具体合作模式。只是之前东风曾透露,与华为已经有了在赛力斯上的完美合作,接下来不会考虑放弃品牌智选车模式,但也不会采用传统意义的HI模式。
两者的合作进度也很快,岚图和猛士预计年底就会推出首款合作车型,而且明年会进一步加推。
而在国资委“放话”后,东风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最近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尤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东风正联合一汽在推进参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事,预计到今年6月份就会有初步的结论。结合长安已经与华为合作了阿维塔,一汽与华为在AI、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等方面也有密切的合作。
三家央企“会师”华为车BU,似乎已成定局。从另外的角度上讲,三大央企不用多说,华为更是“不是国企,胜似国企”。这几家联手,可以说就是最根正苗红的“国家队”了。
(2)双赢局面,强势互补?
2023年,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打了一个大翻身仗。问界品牌在上半年销量不瘟不火的情况下,随着新M7的上市引发了一波交付狂潮,上市两个半月大定突破10万台。
与此同时,华为智选车业务升级成了“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也有了“问界”和“智界”两大成员。进入到2024年之后,问界更是超过理想成了新势力销冠。
但表面光鲜的背后,华为的隐忧其实也不少。问界新M7的高销量,是建立在华为投入了5亿元用于改款车型,同时价格还降低了好几万。饱受好评的华为ADS 2.0,背后更是海量的投入。根据华为2022年的年报,它们已经向车BU部门投资了30亿美元,拥有7000人的研发团队,2023年的投入只会比这个更多。
华为能赚钱,但在大踏步技术进步的同时,烧钱也更加厉害。这也是华为坚持不下场造车的原因,毕竟哪怕问界夺得了新势力销冠,也无法平衡华为的投入。而如今,三大央企松绑了,它们手上有海量的资金,并且与华为在意识形态上务必接近,还有比这更好的合作伙伴吗?
另一方面,华为虽然在巨鲸800V 高压平台、泊车代驾、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有不错的建树。但要说到造车平台本身,试验平台搭建,动力总成制造这些方面,几大央企的实力也值得华为学习。
以东风为例,它与中汽研合作的“新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刚刚揭幕,这是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新能源实验室之一。另外,东风的“DFMR90超级增程器”以及“iD3-160高效电驱系统”,刚刚也夺得了中汽研的能效之星称号。东风自研的增程器最佳能量转换率能达到惊人的3.66kWh/L,这对于同样走增程技术路线的华为来说无疑受益匪浅。
两者合作一把,对整个电驱系统做到微秒级控制周期,让车辆做到减速不抖、加速不窜、驾驶不晕,解决新能源车的这些传统顽疾,也许是所有消费者乐意看到的。
(3)灭新势力者三大央企?
过去几年的汽车市场,最火的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就属各大新势力了,包括东风岚图和长安深蓝也有不错的表现。但随着几大央企的松绑,可能后续该紧张的,也会是各大新势力。
最近,李想和雷军两大“网红”造车人都很烦。李想是烦MEGA的出师不利,这款毕其功于一役的旗舰车型罕见地没有推出即火,反倒订单一直没有超过5000台。为此,已经在热销赛道上狂奔了两三年的理想,股价一下子就跌去了20%。雷军也是一样的苦恼,迟迟不肯给出SU7的价格,因为市场太卷了,卖得贵很可能会扑,卖便宜又会亏本。
哪怕是理想这样的一线新势力,以及小米这样已经有了相当国民度的品牌,似乎抗压能力依然非常弱。其核心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它们并没有真正的定价权。这两家企业都极度依赖供应链,对于整个行业也缺乏真正意义的掌控,意味着它们的成本随时可能失控。
而央企们在这方面无疑更有优势,以东风最近主推的“十合一”电驱动总成为例,它将电驱动系统和几乎所有的功率电气元件融合到了一起,最高效率做到了95%,整体体积却比传统的电驱动系统减小了10%。其中涉及的技术很多,比如扁线电机、低粘度机油、低拖曳结构、高效电磁方案、控制器域控等等。
在这方面,已经在汽车行业浸淫多年,有更完备研发体系的央企们,无疑能更好地实现平台化,并进一步控制成本。当一线新势力都开始感受到市场寒意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
(4)功夫拍案
国资委的“喊话”不仅仅是松绑,同时对于技术储备,对于新能源销量和渗透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应来看,三大央企也是筹谋良久,一方面加大产品覆盖,另一方面还锚定了华为这个“外援”。这样的强势联手,再加上几大央企扎实的基础,对于各大新势力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同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一样,更大的可能还是顶层设计有了新的构想,三大央企的松绑与华为的合作同步进行,一盘大棋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