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华为系CEO,正在“接管”汽车圈?

功夫汽车 谭力峰 2025-09-09
17983

新CEO又是“华为人”?这不是一句调侃,而是正在车圈上演的现实剧本。

就在9月5日,深蓝汽车宣布由原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接任CEO,而曾以“网红气质”出圈的创始掌门邓承浩则退居董事长。

这一消息,立刻在业内引发震动——这不仅是深蓝的一次高层换防,更是“华为系人才全面接管车圈”的最新注脚。

要知道,在此之前,已有多位华为背景的高管相继空降理想、零跑、极氪等新势力核心岗位,成为销售、运营、品牌、组织等模块的操盘者。

如今,他们不仅讲PPT,更讲增长;不仅懂技术,更懂流量;不仅做后台,更敢站前台。

虽然华为坚称不造车,但随着一位接一位的“前华为人”不断“渗透”车圈,背后也引出一个更大的疑问:传统车企培养出来的CEO,还能打吗?

(1)姜海荣入局深蓝,背后又是一场怎样的“实验”?

对于深蓝汽车的这则人事调整,不仅是高层的常规轮换,更是在深蓝汽车高速发展期的一次关键布局。

刚刚过去的8月,深蓝汽车交付量达到28,235辆,同比增长40%,已经进入品牌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长安新能源体系中的“顶梁柱”,深蓝目前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辆,并且在纯电与增程双线上的技术构建已初具规模,产品矩阵也逐步完,从轿车L07、SUV S07,到硬派越野G318,再到旗舰MPV S09,全线布局几近完成。

而邓承浩的“转身”,既是对其三年创业成绩的认可,也意味着其将承担更高维度的任务。

近期,他已明确提出“2030年销量200万辆、35%海外占比”的战略目标,未来将主导顶层设计、全球化扩张与技术生态战略,特别是与华为的进一步协同:如ADS SE智驾系统已由深蓝主导定义,华为提供底层方案,双方在定义能力、算力需求、场景交付等维度展开深度合作。

为此,此时姜海荣的加入,背后释放出的,无疑是深蓝汽车在品牌力、流量打法、科技融合上的全新野心。

公开资料显示,姜海荣自2005年加入华为,长期参与荣耀产品营销体系搭建,曾担任海外营销部长、西欧市场负责人,2021年出任荣耀中国区CMO后,主导了荣耀品牌在独立初期的“V字反转”。

这位擅长讲故事、塑造品牌人格、操盘内容节奏的职业经理人,能将“年轻人喜欢什么”精准地转化为产品语言与传播策略。

众所周知,深蓝汽车此前在营销上屡引争议,收效不如预期,而姜海荣的“空降”,相信也将正好补齐这家以“理工男基因”著称的新势力品牌在传播端的短板。

与此同时,除了带来品牌打法升级,姜的华为背景也有望为深蓝与华为之间的ADS、鸿蒙生态合作搭建更顺畅的沟通桥梁。

(2)在姜海荣之前,华为人已悄然“接管车圈”多个关键岗位

姜的到来并非孤例,而是一个愈演愈烈的趋势延续。近年来,“华为人入车圈”已成为事实:

例如理想汽车的邹良军:原华为荣耀终端海外销售与MKT部长,2023年加入理想,任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主导销售节奏优化,交付能力快速提升,门店扩张更高效,用户运营动作显著增强;

李文智|理想汽车:华为HRBP体系核心人物,擅长组织与流程机制建设,加入理想后主导财经中台优化、流程再造与KPI制度搭建,为企业带来体系韧性;

徐军|零跑汽车:前华为消费者业务销售副总裁,2022年加入零跑后任COO,主导销售组织重构(合并三大销售线)、海外战略切换(撤销海外部转向Stellantis合资出海),将零跑打造成更聚焦成本与效率的“稳健型新势力”;

总体来说,这些“前华为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岗位的变化,而是一整套从节奏管理、品牌打法、组织治理、内容叙事到销售闭环的系统性迁移。

可以说,他们让车企从“会造车”转向“会讲车”,从“重工程”走向“重用户”,从“线下推销”走向“线上种草”。

(3)传统车企的CEO,真的不行了吗?

近段时间以来,大部分传统主机厂都进行了新一轮的人事布局。一大批年轻的高管正源源不绝地被推到台前。

他们擅长项目管理、懂供应链与制造、习惯官僚式流程,但在一个以“用户认知”、“传播效率”和“社交心智”为核心变量的新周期里,他们要么慢半拍,要么压根就不想学。

这也是为何理想、零跑、极氪乃至深蓝,纷纷转向“请外援”,寻找那些来自手机圈、互联网、快消与科技企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

尤其华为出身的高管,因为兼具“执行力+体系力+传播力”三要素,被视为最理想的“融合型选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传统车企CEO都“被判出局”。

比如吉利的安聪慧,长城的魏建军等,虽然都是“车圈老人”,却能因时制宜地放权新品牌、拥抱新打法,学习成为“流量玩家”。

与其说“传统车企的CEO不行了”,不如说:“过去那个只懂产品,不懂传播,只抓工厂,不抓组织,只守体系,不敢破局的CEO,确实走到了尽头。”

所以,这场“CEO更替”的实质,其实是一场话语权转移:从工程权到传播权,从制造话语到用户话语——谁能驾驭这个迁移过程,谁就可能成为新车圈的主导力量。

(4)功夫拍案

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它正在用人才、方法与认知刷新整个车圈的游戏规则。

因此,这场“华为人”接管车圈的变局,本质上不是谁来当CEO的问题,而是谁更懂这个时代的打法。

它通过技术赋能、模式输出、内容打法与人才外溢,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车企的话语体系。而那些愿意接受“华为方法”的车企,或许也将在新周期内获得新的增长引擎。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明路9号华普广场西塔1007室

© 2019 广州功夫新媒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 粤ICP备18130567号-1

功夫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