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米其林看扁广州美食过分?其实还有更过分的! - 功夫汽车-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今年的六月份,真的有点“燥”。
先有世界杯战得正酣,冷门高潮不断,再有土创101小姐姐刚比完决赛。昨天竟然又有一条充满戏剧性“吃货指南”爆冷出场。
6月28号,广州米其林指南正式发布,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波吐槽。
先不说让一群食西餐的鬼佬来评高深莫测千变万化忽辣忽麻忽甜忽咸的中餐,显得有多不和谐。
其次,广东的美食,是种乘法的总和。不一定要用多昂贵的食材,不时不食,五味调和,这是广东饮食的精髓。
米其林美食指南,有一套标准化的审核流程。评判标准具体如何,官方曾给过粗略解释:盘中食材的水准、料理食物的技艺水平和口味的融合、创新水平、是否物有所值、餐厅烹饪水准的稳定性。
但统一得了评分,能统一得了广东人的口味吗?
用米其林二星级三星级的标准来考核广东菜,老广会说,“别搞分子料理那一套虚的!好好吃饭行不行?!”
评选被吐槽,一直是不断被抠病的现象。同样,在汽车行业里,也有不少汽车业评选被质疑,众口难调是其中之一,更不说那些含金量少,有点吹捧性质的榜单。
今天就借此话题,聊一聊被质疑过的汽车评选“权威”。
J.D. Power靠谱吗?
作为一家对汽车质量及可靠性进行消费者调研的汽车行业测评机构,J.D.Power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市场上却一直饱受争议。
特别是随着J.D.Power跟国人“姓”了,更是被认为“中国不仅将掌握美国消费者的喉舌,还有可能把J.D.Power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调查’模式,而一改其原有的真实性。”
而事实上,在这几年J.D.Power的汽车测评机构着实令人失望,甚至有“买榜”“充值”等声音传出。
不仅有调查立场的问题,更有调查体系科学性的问题。如J.D.Power跟中国某网络媒体合作,靠网上问卷来统计,每次统计的样本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在“五毛党”盛行的时代,那点可怜样本难免给人嫌疑之感。
而现在各种评比、评奖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哪个企业好?哪种车好?消费者心中自然有杆秤,特别是懂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J.D.Power的采集样本也只是沧海一栗,淹没在广大客户心声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点,跟广州米其林指南可谓是极为相似。
中国碰撞测评含金量有多高?
如今大众购车越来越关注安全问题,但是汽车安全性从配置来看并说明不了什么。所以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质量好不好,拉出来撞撞就知道。
比较有名碰撞测试体系有欧洲的E-NCAP,日本的J-NCAP,美国的NHTSA-NCAP和IIHS碰撞测试,还有我国的C-NCAP。
C-NCAP是啥?其全称是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翻译成中文是“中国特色新车评价规程”。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不管什么东西一旦沾上“中国特色”心里就一咯噔。
事实上,如果说国外的碰撞测试是这样的:
那中国C-NCAP就是这样的:
其实,与欧洲的E-NCAP、美国的NHTSA、IIHS等权威机构相比,C-NCAP既不是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编制,仅仅是自己认定的机构。
其执行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研,它不仅有着政府背景,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且和车企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以营利为目的,所测试车型很多也是其客户的产品,有着直接利益关系。
另外,中汽研虽然是拿着政府拨款的体制内单位,但是却自负盈亏,所以自然不敢过于刺激自己的客户,否则自身的生存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含金量真的不高,只不过是一场“独角戏”来应付消费者的“路演”罢了。
汽车媒体各类评选有何意义?
事实上,如果说“独角戏”式的评选神烦,汽车媒体出的评选名单更是可恶。
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最美车型榜单”、“汽车英雄榜”、“中国好汽车”.......等等的评选不停刷低你对评选的认知,几乎是个车都能上榜。这对厂家来说,是乐于见到的,毕竟好歹有个名次,又有了一个吹捧的理由。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不爽了,搞这么多,有毛用?
当然也不是说一棍子打死所有,毕竟“公平”和“理性”这东西还是有的。但相比而言,比较靠谱的汽车评选,都有十几家媒体共同参与,目的就是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其可信度也大大提升。
而纵观很多自媒体的“车型”评选活动,参与评选的媒体单位多为王婆卖瓜。在这样的评选过程中,可操作几率较高,其可信度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是圈钱的手段。
因此,目前国内的各种调查、排名来看,能够对消费者起到参考作用的,真的不多。
功夫拍案
其实讲到底,不管有没有米其林指南,每个人心里肯定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榜单。毕竟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对于食客们来讲,好吃、吃得开心就足够了。
对于评判一台车来说,需要考虑的维度太多了,发动机、底盘、外观内饰设计、配置高低等等……
但是一个突出的单项成绩必然是这台车型的最大卖点,而一个被标红的不及格分也是这台车的槽点。前者能让车企给消费者讲述一个很动听的故事,后者呢?则是消费者茶余饭后讲的故事。
在评选这条路上,真的要用点心,不要再把消费者当“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