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一轮车市刺激信号从深圳发出!
一个预示着刺激车市新政的重要信号,昨日率先从深圳发出!
12月5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征求《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及《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这意味着,国内的汽车“限购”城市的政策,或将开始迎来“剧变”。
本次深圳限购政策到具体修订了哪些细则?未来又将对中国车市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功夫AUTO就此深入解读这一行业政策变化。
深圳指标管理政策有何转变?
深圳指标管理政策的调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明确指标类型;二、新能源车指标额度放宽;三、个人“1+1(纯电动)”继续实行。
首先是购车指标将进一步明确使用类型。
即修改后细则分为普通小汽车指标、混动小汽车指标、纯电动小汽车指标三种。
其中,混动小汽车增量指标和纯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将无额度限制,经申请并通过资格审核后直接配置。
此外,当个人名下只有一辆小汽车时,还可以申请一个纯电动小汽车指标。也就是说,原来的有车一族现在还可以再买一辆纯电动车。
这是深圳自2014年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以来,在车牌指标上再次向新能源汽车的实施大力倾斜。
此举意味着,深圳新能源汽车指标将无额度限制,只要消费者愿意买,审核后便可以上牌,这无疑是一次极大程度的政策“松绑”。
可以想像,如若其他城市假若仿效深圳,将会极大程度鼓励提振新能源车销量。
例如在北京,新能源车指标申请人数超过39万,新申请者或将等待8年,也就是到2026年才能获得指标。
而对于深圳这个限购城市来说,此次指标调控不亚于一剂“猛药”,能够进一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拉动市场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此举,或将在各地方政府层面,拉开刺激中国车市的序幕。
从“减免燃油车购置税”向“放开新能源配额”转型
从表面上看,各地政府颁布的汽车指标调控属于“有形之手”,是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法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个手段。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指标调控的背后并非仅是“有形之手”在操控,“无形之手”也在发挥作用。
纵观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纯电动汽车的续航提升及使用成本不断下降,加之操作简单,维修保养方便,无疑代表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问题”尚无法完全替代燃油车,但就长期使用成本而言,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一定优势。
“逐步淘汰燃油车并非仅是政府行为,替换燃油车存在一定的消费推动,现在有很多新能源汽车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出行的需求。”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如是说。
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然具备一定的消费“内在驱动力”,而地方政府的指标调控,便是进一步加速新能源市场从“政策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同时,深圳限购的松绑,还体现出了政策引导将从过去“减免燃油车购置税”的模式,转为“放开新能源配额”的模式。
目前,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已然“见顶”,要让车市整体销量“起死回生”,无疑要实现消费结构性转型,为车市增长提供新的“内驱力”。
同时,从近年来的政策倾向分析,新能源车市刺激政策也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分而行之。
按照目前的现状,在生产端,开始实施新能源企业补贴退坡。而在消费端,最大的改变就是彻底放开对新能源的配额限制。
可以预见,随着深圳对新能源车配额的彻底“松绑”,更大量的刚性购车需要必然会从燃油车转型新能源车。
这种示范作用,无疑将形成“虹吸效应”,将更多的用车需求引导到新能源市场。
而非像过往那样,单纯通过价格杠杆的手段对市场进行补贴调控。
功夫拍案
此次深圳新能源车的限购松绑,无疑已经为“新常态”下的中国车市的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刺激手段。
但由于燃油车体量巨大,将存量燃油车替换为新能源汽车,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如何让相关扶持刺激政策随着时代共同进化,这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走向和局势。
- 下一篇:看过了东风本田的工厂,才知道本田“开不坏”的缘由
- 上一篇:阳光关爱,以梦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