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不惧“乱云飞渡”!这家“头部车企”以“稳与变”大智慧,再造千万辆级体系力

功夫汽车 乐国星,关乐恒 2019-08-31
11476

头图123.gif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这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话,放在当下中国车市,却再适合不过。


无疑,2018年是中国车市自1990年以来遇到的首个负增长年份。“至暗时刻”、“凛冬来临”……阴霾情绪蔓延在车市的每一个角落。


但西谚也有云: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意思就是,“乌云背后总有一条银色的’曙光线’”。


640.jpeg


对那些体系实力占优、产品覆盖全面且已瞄准好转型方向的头部车企来说,“凛冬”让他们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的“最坏时代”,但也恰恰是他们抛离竞争对手,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最好时代”。


在这个“乱云飞渡”的外部环境之下,车企需要“稳”——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更需要“变”——应运时代而生的创变。


对此,东风日产大概是过去一年车市当中,最具“发言权”的头部车企。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东风日产共计取得1,166,696辆的终端销售记录,同比增长3.9%,逆势再创同期新高。更令业界关注的是,除了销量节节高升外,东风日产的市场占有率更是稳步提升。与2017年同期相比,东风日产整体市场占有率由4.9%上升至5.3%,其在合资品牌中的市场占有率也从9.2%上升至9.8%。


无疑,这份“成绩单”体现了东风日产“稳”的一面。


640-1.jpeg


如果我们仅仅将目光“盯着”东风日产时下销量与市场份额,那很可能会忽略了这家“头部车企”在百年汽车产业变局中一个颇具含金量的“历史转折点”——2018年,东风日产推出了中国主流合资车企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行+”车联系统,智联版车型全年销量超过30万辆。


这正是东风日产“变”的阶段性成果。


可以说,成立15年来,从0到1000万辆,东风日产以一种“自我节奏”从容不迫地领跑中国车市——在逆市面前岿然不动,不惧“乱云飞渡”;在行业巨变前夜持续“领先半步”,主动求变。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一番话,更是道出了“变”的战略意义:


“没有能守得住的基业,只有向前拼的企业。大家看到的是东风日产稳的结果、稳的成绩、稳的成就。但这背后,更多的是变。只有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东风日产这样体量的企业,更是要持续保持冲刺,甚至是用冲刺方式跑马拉松,才能保持领先。对于东风日产而言,无法用惯性前行,只有以变革冲锋。”


640-2.jpeg


赢在起跑线很重要,但赢在转折点更关键,这就需要“稳与变”的“大智慧”。


那么,作为头部车企,东风日产如何在千万辆级别的体系上,探寻“稳与变”的黄金分割点,由此既能在时下寒冬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又能够在汽车业百年变局当中仰望星空、果敢创变呢?


这是一个足已让业界细细咀嚼的疑问,更是车企同行上下求索的汽车业“时代之问”。


对此,功夫AUTO 试图从东风日产连续四年超越百万辆背后的三条主线——体系夯实的“耐力”、智能化迸发的“活力”、文化与科技双核驱动的“动力”,一探头部车企“稳与变”经营哲学的“大智慧”,希冀为寒冬中的汽车业带来前行的“指南针”。


在“静水流深”与“衔枚疾进”间,再造千万级体系的 “耐力”根基


寒冬之下,考验车企的不再只是企业的短期爆发力,更是其可以穿越牛熊周期的“耐力”所在。


如果我们将车市竞赛看作是一场 “马拉松”,那么,2018年已从“冲刺赛”进入到“耐力赛”的关键转折点。


作为东风日产衡量体系能力的最佳注脚,2018年东风日产已经连续4年取得了超过“百万辆”的销售成绩。同时,东风日产更创造了中国汽车史上最快达成1000万辆整车产量的速度纪录。


640-3.jpeg


东风日产强劲的销量背后,离不开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管理等全价值链的发力。他们之间相互合力,构建出东风日产“千万级”的体系根基。


具体到研发能力方面,从最开始的70人发展至如今1300人的技术团队,便是东风日产研发的“底气”所在。从导入技术,实现国产,到共同开发,自主创造,如今的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不仅成功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引领技术革新,更能进一步反哺日产全球。


640-4.jpeg


在制造层面上,东风日产整车工厂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ABM)工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实现8年6冠,发动机工厂则骄傲地实现了5连冠。持续在制造端为产品竞争力提供坚实保证,帮助东风日产打造出与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工程技术核心竞争力。


同样让业界津津乐道的还有营销能力,围绕日产智行,构建体验馆、体验营、城市展厅三大品牌阵地,东风日产打造出消费者可知、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通过在体育、音乐、文化等多领域展开跨界合作,一系列智能化、IP化的营销举措也让东风日产的鲜明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640-5.jpeg


在渠道和服务方面,客户放心、渠道伙伴润心的承诺贯彻始终。东风日产不仅客户满意度长期位居合资品牌第一阵营,渠道盈利能力也持续得到提升。


可以说,告别了勇猛精进的15载青葱岁月,曾经“狼性十足”、“血气方刚”的东风日产,如今更加注重步伐的稳健。而千万级体系能力,也进一步为东风日产奠定了无惧寒冬的“耐力”根基。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稳”不代表着固封自守,“稳”是为“变”奠定基础,从“稳”出发再“求变”,成为东风日产这一年来锐意变革的“底色”。


譬如,在组织机构变革层面上,2018 年,东风日产成立了全新的 4 个部门,分别是移动互联部,新能源部,客户发展部,智联开发部。而这些部门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有的在技术中心,有的市场营销总部,还有的归总经理直管。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的部门都是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运用强大的技术支持而设立的部门,不是凭空而来,更不是拍脑袋而来,而是在体系力再造中,必然要补齐的节点。成立4个全新的部门编制在一个合资企业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是东风日产多年以来一次非常重大的机构变化。这足以窥见,东风日产体系力再造的变革力度与决心。


由此可见,东风日产“稳中求变”,有的放矢,在“静水流深”与“衔枚疾进”间,于2018年实现了再造体系力,确保东风日产现在以及未来5年乃至更远未来强大的竞争力。


在傲立“智高点”与捕捉市场“小趋势”之间,迸发智行科技“活力”


大环境愈是低迷,愈应保持“创变”之心。


纵然东风日产拥有千万级的体系“耐力”,但如果不从企业内在寻找的“活力”之源,“耐力”也难免会有枯竭的一天。


对东风日产来说,从制造型向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智行科技已经成为企业的“源头活水”。


正如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陈昊所言:


"通过日产智行给汽车赋能,带给汽车一种生命。车从原来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变成有温度的合作伙伴。东风日产未来五年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普及日产智行。”


12月,第七代天籁上市之夜,更是日产智行的一次集中“绽放”。11个日产智行互动体验区——灵·隐智界分次林立,包括“光·起”、“心·浸”、“制·衡”等层层推进,清晰向外界释放出智能动力、智能驾驶、智能互联为核的日产智行,全面发力的雄心。


640-6.jpeg


实际上,这一整套日产智行科技,在过去一年中,经过市场检验,成为东风日产锤炼体系并在这场马拉松式的继续前行的动力。


除此以外,去年上市的轩逸·纯电通过将日产全球纯电销冠——LEAF聆风和家轿之王——轩逸的优势基因进行深度融合,为中国消费者创造出专业可靠的纯电家轿“爆款”。


640-7.jpeg


而在第七代天籁ALTIMA上搭载的日产革命性VC-TURBO发动机,则完美解决了动力与油耗不可兼得的难题。


640-8.jpeg


配合已全面覆盖东风日产所有主力在售车型的NISSAN i-SAFETY智能防碰撞安全系统,再加上逐步引入的ProPILOT、ProPILOT Park等领先辅助驾驶技术,以及陆续搭载在主力在售车型上的“智行+”车联系统,东风日产在“日产智行”元年,成功地将智行科技逐步深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640-9.jpeg


据东风日产透露,至2022年,共计10款智行车型将持续投放。集场景化、体验化、智能化一身的线下空间,也将以每年3-6家的速度,辐射更多城市,甚至是三四线城市,让更多消费者近距离感受日产智行的魅力。


无疑,站在“智高点”来审视汽车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东风日产在车市马拉松之中,通过智行科技将获得“活力”源泉。


但更令功夫AUTO印象深刻的是,从智行科技的技术演变以及在市场的推广普及,我们不难看出,东风日产在面向汽车“五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捕捉消费者需求的“小趋势”,以一种脚踏实地的“进取”来让消费者、经销商、主机厂处于良性的互动当中。


这大概就是“领先半步”在智能化领域体现,彰显东风日产“稳与变”的“大智慧”。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以“相生共赢”之变为企业再添双倍“动力”


美国著名政治专家“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要素,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其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的“软实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640-10.jpeg


大到国家、社会如是,小至企业、个人亦然。


企业文化如同肥沃的土地,是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绝非一日之功。如果企业文化一旦不好,那么也如同肥沃的土地不断流失养分,最终变得贫瘠,寸草不生。东风日产对企业文化的坚守、传承与呵护,是极其重视,并且不惜投入的。在东风日产,每一个内部员工的活动,每一个办公区域的布置,每一次企业文化的宣讲,都不亚于做一个新车上市的用心。


同时,东风日产企业文化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它激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位员工都把自己当成企业这艘大船的主人和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休戚与共,保证这艘大船的平稳航行。


回顾东风日产2018年在企业文化方面的“薪火相传”,东风日产经营管理总部副总部长郑乐华表示:


“2018年的体系力再造变革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优秀企业文化的薪火相传。东风日产的快乐文化、做事文化、容错文化已经广为人知。双方股东的合资合心,也被业界所称道。这些文化就是东风日产要坚持和传承的。”


640-11.jpeg


这里,我们不妨再次借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的话:“技术是企业这艘大船远航的动力,文化则是它的压舱石,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才能保证东风日产最终能抵达目的地。”


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的“双核驱动”发展路线指引下,东风日产制定了“到2022年,挑战合资品牌TOP 3”中期事业计划:到2022年,东风日产销量达到160万辆,在合资非豪华阵营中市场占有率超12%,盈利能力达到行业前三,品牌好感度、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质量、产品质量均进入前三。


凭借着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兼备的“双核驱动”发展路线,东风日产已然找到了通向新中期事业计划目标的“指南针”。同时,“双核驱动”也将是指引东风日产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生活引领者的“动力”之源。


把握“稳与变”的方法论让耐力、活力、动力成为发展“合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车市低迷的阴霾下,东风日产之所以依旧能够逆市前行,赢在转折点上,这离不开东风日产千万级体系的稳健“耐力”,智行科技创变“活力”以及科技文化双核“动力”。


然而,之所以“三力”能够形成“合力”,终究离不开东风日产在寒冬中“稳与变”兼备的方法论。


640-12.jpeg


“变是常态,我们必须随时感受市场的脉搏,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身的姿态和动作,确保能够适应市场和环境。只有适应环境和市场的企业,才能稳。所以,稳是结果,变是过程。东风日产的稳,是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日拱一卒的创变、创新换来的。大家看得见的是稳,看不见的是变。而这个变是内在的,是内功。”


面对车市“寒冬”之下,陈昊发出这段铿锵有力的话语,更令业界对东风日产刮目相看。这不仅展现出了企业家的魄力与定力,更体现了东风日产面对逆市寒冬的信心与韧劲。


如果说,耐力+活力+动力处于横轴之上,“稳与变”处于纵轴之上,东风日产在过去一年以“大格局”“大智慧”,构建了“头部车企”的一个颇具竞争力的坐标,成为寒市中指引方向的“指南针”,从而在这个寒冬中给出了“暖心答卷”。


功夫拍案


其实,我们在探讨“稳与变”这一思辨题目时,我们更应该回归常识,回归到“基本面”,从而实现行稳致远。


对此,东风日产中方掌门人陈昊一番话道出了车企“稳与变”的核心。


他认为,在这个强调变化远超以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习惯了“比谁跑得快”,很少有企业崇尚“比谁跑得远”。汽车行业的竞争从来就是一场“持久战”,不管即将来临的变革有多剧烈、多颠覆,竞争终究会回到“基本面”。


快与慢只是一时,需要的只是战术;近与远才是关键,更需要战略。展望2019年,东风日产提出,以稳健的体系、坚定的内核、明晰的航向,开启“人·车·生活2.0时代”。


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那么,这家“头部车企”在2019年又将如何在耐力+活力+动力基础上,演绎“稳与变”的新故事呢?这值得期待。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明路9号华普广场西塔1007室

© 2019 www.gongfuauto.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30567号

功夫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