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逆向涨价,最高涨2万!网友吐槽:“喝多了”还是不坑穷人?
当特斯拉、问界、小鹏等新势力都在降价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宝马却反手来了一波逆向操作。
2月1日,宝马官宣涨价,车型涵盖了宝马X1、X3、iX3、X4、X5、i3、i4、6系GT等等,涨幅最高至2万元。
面对宝马这波操作,网友们不理解了,纷纷吐槽,宝马这是“喝多了”?实力不坑穷人!
如果说,早前因为政策补贴退坡电车涨点价还能理解,但宝马这么多款油车也都集体涨价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这也难怪不少人都觉得宝马这是新营销手段,先涨5000到时候终端再优惠一万。
那么,宝马为何此时高调逆向涨价?这背后又有什么玄机呢?
(1)营销技巧or材料涨价?宝马早有预谋
其实,如果长期关注宝马的人,肯定不会对宝马这波涨价不会有多少惊讶。因为早在1月,宝马就宣布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市场,上调部分车型售价,涨幅1.2%-3.7%不等,最高涨2800美元。
从上述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宝马的涨价策略早在2022年就已经制定好了,且涨价是全球性的,不止于中国市场。至于涨价的原因,宝马的官方说法是,车型涨价主要原因是受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供应短缺等影响的原因。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能让消费者信服。因为在去年的4月和6月,宝马涨价时也是这一套说辞。现实情况是,随着疫情影响逐渐褪去,在2022年底原材料的价格、物流成本已经明显回落,这也成为了2023年特斯拉车型得以大幅降价的基础,此时宝马依然说是原材料涨价显然站不住脚。
事实上,宝马之所以如此高调进行涨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程度,对终端的价格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目前,宝马车型的终端优惠非常大,比如宝马的主销车型5系,其终端优惠力度在10万元左右,不说上涨两三千,即便是两三万也并不明显。同时,若今年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加大,那么终端优惠力度还会更大,所以宝马的涨价其实并没有体现在实际上。
(2)销量持续萎缩,谁给宝马涨价的勇气?
当然,宝马涨价的底气,也不全部来自于对终端的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对品牌力和销量的自信。
2022年,宝马品牌全球销量210万辆,力压奔驰、奥迪蝉联全球豪华车细分市场第一名。其中,中国市场更是为宝马品牌贡献了77万个订单,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占比约37%。如此出彩的成绩,自然令宝马有涨价的底气。与之相反,业绩不及预期的奥迪,则是无奈降价。1月1日,上汽奥迪官宣降价,旗下奥迪A7L、奥迪Q5 e-tron、奥迪Q6三款车型售价集体下调。
如果就此来看的话,宝马这波涨价,确实能提高品牌价值,树立了价格坚挺且上涨的品牌印象。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波涨价将会产生不小的抵触,甚至会将用户推到竞争对手,乃至新势力一方。
近2年来,在电动化浪潮冲击之下,中国豪华汽车市场正在逐渐萎缩。以宝马为例,2022年,宝马品牌在华销量下跌6.5%,相比上年少卖5万辆。此外,奥迪下跌7%,雷克萨斯与凯迪拉克的降幅则分别是16%和20%。这足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将品牌看做是买车的关键因素。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势力的不断崛起,特斯拉同比上涨37%,理想增长48%,蔚来同比提升了32%。
更为致命的是,宝马的电动化转型迟缓,目前在售的多款i系列车型不说敷衍了事吧,也只能说是毫无诚意。i3、i4、iX3都是油改电产品,大幅落后于时代,这种产品自然也不能被消费者所认可。i4在2022年仅卖了1560辆;宝马iX3的平均月销量则为一千辆,至于i3,去年年底宝马的优惠力度更是直降10万,然而也并不能带动这款鸡肋产品的整体销量。如今的涨价,只会让这些车型加速退出消费者视线。
(3)功夫拍案
不论是出于提升品牌价值也好,保证利润也罢,宝马这波逆势涨价属实“蜜汁操作”。
展望2023年,传统豪华品牌市场进一步萎缩基本已成定局,以宝马为首的传统豪华品牌光环正在消逝,此时燃油车不做最后的狂欢,反而盲目自信,以涨价主动“吓走”消费者,可以说已经帮摇摆中的潜在客户做好了选择题。